中国大妈超爱的黄金市场会死吗
思进观察
自1971年黄金彻底和美元脱钩之后,就已经失去货币的属性降格成为大宗商品,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。不过,华尔街利用了几千年来人类对黄金的特殊情结,将其变成了华尔街最佳的金融炒作工具。
5月8日,英国券商ADMISI的大宗商品分析师保罗·迈尔奇利斯特(Paul Mychresst),在他发表的最新报告中称:“伦敦作为全球黄金市场中心的地位和声望正处于危险之中,除非伦敦金银市场协会、英国央行和其他股东进行迅速而广泛的改革。”
迈尔奇利斯特依据的是伦敦金银市场协会、英国央行金库的存金数量,以及海关总署的英国黄金净出口数据,计算得出伦敦现货金(不包括ETF和央行所持有的黄金)盈余已经为负数。 因为在过去4年中,银行根据市场需求大量出售“纸黄金”,可能已经没有能力承担偿付责任,因此造成伦敦市场的现货黄金短缺。
这份报告的英文原名是“Death of the Gold Market”(黄金市场之死)。其实,类似的分析报告几乎每年都有,已经好多年了。而这类“新闻”在欧美,甚至连有公信力的一线财经媒体都上不了。
不过,前几年,中国有些专家就是以这类报告为主要根据之一,鼓吹黄金要涨破5000美元,甚至10000美元/盎司。而这几年,金价走势恰恰相反,曾经涨到最高位的1920美元/盎司,之后不断地进二步、退三步,一路跌至目前的1250美元/盎司上下。 而从金融角度仔细分析一下就会知道,无论有多少纸黄金要求兑现成实物黄金,经由COMEX和伦敦建立起来的分数黄金体系(类似于分数储备银行体系),都能满足其偿付责任。
然而有趣的是,相比实物黄金短缺的问题,不必为纸黄金价格表面的上涨担忧。因为,随着纸黄金在黄金市场的价格越高,抛售黄金的卖方就会增多,而正负相抵,市场对实物黄金的需求就会降低。 比如,就拿对黄金需求最大的央行来说,近年来,除了中国和俄罗斯央行买入了全球央行购买黄金总量的85%,绝大多数国家的央行对黄金需求大幅消退,这几年,加拿大央行甚至抛空了所有黄金。 自1971年黄金彻底和美元脱钩之后,就已经失去货币的属性降格成为大宗商品,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。因为黄金不像货币能带来利息,而且储存实物黄金还必须支付保管费。
不过,华尔街利用了几千年来人类对黄金的特殊情结,将其变成了华尔街最佳的金融炒作工具,连中国大妈都对其欲罢不能。早在2013年,一群中国大妈向华尔街大鳄发起宣战,分分钟甩出1000亿人民币,买走300吨黄金阻击黄金价格大跌。中国大妈也因此一战成名,成为黄金市场上的常客。
事实上,尤其是过去的44年间,黄金至少出现过六次泡沫以及崩盘的周期:1974-1976年、1981年、1983-1985年、1987-2000年、2008年,以及2013年至今。 其次,黄金作为只是一种大宗商品的概念,对于投资黄金的人来说恐怕是个噩梦。因为它不像消费石油或大豆,开采出来的黄金只有三分之一,,被用于珠宝和工业用途,其余的只是被压在保险箱里了。
如果黄金持有者决定转移资金,投资到另一个不同的资产类别,将不断地蚕食锁在保险箱里的黄金价值。因为资本永远是逐利的。当一种商品被低估的时候,就会买入,以求高价卖出获利;同时,当一种商品被高估了,也会高价卖出,以求低价买入时获利,这是资本市场的属性,作为大宗商品的黄金也不例外。
因此,对于央行来说,如果对自己发行的货币的信用信心不足,黄金储备可以起到保险的作用。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,喜欢黄金做饰品无可厚非,但想作为投资品就会大失所望。 而黄金毕竟存在几千年了,是不会轻易消失的,黄金市场也将一直存在下去。
陈思进(资深风险管理顾问)
相关热词: